站内公告:
GUEST ROOM
欢迎您的到来!
当前位置: > bt365体育 >
时间:2023/04/12 点击量:
因为60岁的梁朝伟获奖,「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金狮奖」一时成了中文互联网社区的争论议题。
作为中年观众,实在没想过「行到人生半山腰」梁朝伟会被一部分网友质疑职业能力,他的表演才华难道不是一种作为共识的存在吗?这个稍后再议。
今年被授奖的不只是梁朝伟,还有意大利导演莉莉安娜·卡瓦尼,老太太四月里刚过完90岁生日。看到这个久违的名字,忍不住感叹一下,这可真是地道的「荣誉金狮」。
这个奖项在威尼斯影展的设置中确实地位特殊,它绝非是嘉奖老前辈的皆大欢喜奖。
不同于凸显星光的荣誉金熊和声张个人风格的荣誉金棕榈,荣誉金狮的归属,首先,很大程度地带着强烈的「意大利性」,回溯意大利电影工业不同阶段的轨迹和印记。
再进一步,这个奖具有鲜明的「工业感」底色,关注以好莱坞和欧洲为地缘中心的电影工业的阶段发展,一年又一年奖项的倾斜,看重的不仅是创作者个体的成就和辨识度,决定性的因素是他们在整个工业语境里发挥的作用。
莉莉安娜·卡瓦尼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午夜守门人》,关于一个集中营里的犹太女孩和纳粹军官之间从战时到战后不伤不休的厮缠。
电影毁誉参半,温和的老好人罗杰·伊伯特难得声色俱厉地批判一部电影「让我感到生理不适」,一贯毒舌的宝琳·凯尔直接说「这是什么垃圾」,但是在欧洲评论界,这部电影用虐恋联系指涉身体政治和权力凌虐,引发强烈的认同感。
《午夜守门人》惊世骇俗,一部抵太多部地遮蔽了卡瓦尼的丰富职业履历,其实,她以RAI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编导的身份入行,给地方电视台执导了多部纪录片,她拍摄的《意大利抵抗运动中的女性》获得1965年威尼斯影展的纪录片金狮奖,同一年,她给电视台拍摄了一部长达四小时的关于意大利战后由南向北离开潮的纪录片。
她最早的两部剧情片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和《伽利略》,她的另一部代表作《皮囊》改编自意大利战后最新的的作家马拉帕特的同名。
卡瓦尼早期的职业经历,浓缩了1960年代以后许多意大利导演的共性——从地方电视台起步,在战后经济腾飞的物质主义氛围里挑战禁区,不断地正面强攻意大利当下和过去的痛点。
梳理荣誉金狮奖的获奖者名单,能像拼图一样拼出意大利电影工业的轮廓和脉络。
1982年获奖的阿历山德罗·布拉塞蒂是公认的「意大利电影之父」,虽然他的成名作《太阳》意识形态暧昧,变相做了1920年代末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吹鼓手,深得墨索里尼的欣赏和器重。
这是布拉塞蒂早期的灰色履历,但确实是他以一己之力在1930年代重振了近乎破产的意大利电影工业,也是依靠他的游说和募资,促成罗马电影城Cinecitta的建成。
执笔多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品(《偷自行车的人》《风烛泪》《三艳嬉春》)的编剧柴伐蒂尼,导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演员马斯楚安尼,这些名字是「终身成就」的同义词,出现在荣誉金狮的名单上像公理一般不被置噱。
而意大利电影不太为外界所了解的尖锐的政治追求、对「意大利民族性」的探究、以及在经济复苏中屡屡刷新票房纪录的本土喜剧和喜剧人,这些被荣誉金狮逐一记取。
吉安·马里亚·沃隆特是戛纳和柏林双影帝,被意大利国宝级男演员的他,同时是政治立场强硬的。
与他类似,导演马可·贝罗基奥是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沃隆特和贝罗基奥以不同的身份在1960年代的「意大利激进电影」运动中发挥了巨大影响。
虽然,贝罗基奥在2011年获得终身成就金狮奖时,他对意大利只余失望:「在1960年代的意大利,许多电影人相信艺术可以作为政治手段,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社会,这种氛围已经荡然无存了。」
塔维亚尼兄弟持续地关注意大利荒僻农村里小人物的精神世界,获得金棕榈奖的《我父我主》关于一个逃离撒丁岛的模样少年通过参军、求学,对抗故乡闭塞的父权世界,同样在戛纳获奖的《圣洛伦佐之夜》以二战尾声时的托斯卡纳农村为背景,《卡奥斯》是对若干皮兰德娄短篇的整合改编,《子夜的太阳》则是把托尔斯泰的《谢尔盖神父》改写成18世纪的那不勒斯。
特别不能忽视的是从1987年到2005年的近20年间,不间断地有「意大利风格喜剧」(Commedia all’italiana)的相关导演、编剧和演员获得荣誉金狮。
「意大利风格喜剧」是意大利独有的一种电影类型,是极有辨识度和地方色彩的喜剧,极度本土化,它的漫画式的、浮夸的剧作和表演风格在意大利之外的任何地方找不到代餐。
它兴起于1950年代,兴盛于1960到1970年代,这三十年,得益于意大利经济发展的红利,意大利电影工业生产了数量庞大且票房成功的市民喜剧。
1971年的获奖者之一是约翰·福特。1972年的获奖者里有卓别林和比利·怀尔德。之后十年空窗。
到1982年,荣誉金狮一口气颁给十二人,其中好莱坞背景的导演有:弗兰克·卡普拉,乔治·库克,迈克尔·鲍威尔和金·维多。
再算上分别在1985年、1987年获奖的约翰·赫斯顿和约瑟夫·曼凯维奇,这串得奖名单堪说是好莱坞黄金时期风云人物的集体谢幕。
进入1990年代以后,斯皮尔伯格毫无疑问是好莱坞全球化的语境里重工业电影的代言人。
导演科波拉、斯科塞斯,演员德尼罗、阿尔·帕西诺,这些人是「新好莱坞运动」中流光溢彩的人物。
2009年,皮克斯工作室的创始人和最早的创作团队集体获得荣誉金狮,这群「电影极客」改变了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皮克斯的作品几乎垄断了千禧一代的童年记忆。
罗伯特·雷德福和简·方达同年获奖,表面看起来,这是一对年龄相近的好莱坞昔日巨星演员余晖闪耀于威尼斯,但有必要提一提雷德福的另一重身份,他是圣丹斯电影节的创始人。
自1984年起,这个位于滑雪胜地的独立制片电影节成了好莱坞的「预科」,不断有年轻人经由这块跳板进入几大片厂的主流制作系统。
从1970年至今,这个奖项的取向,与其说是回望「代代无穷己」的艺术家,倒不如形容,它更遵从电影这种复杂运作的工业的产业逻辑。
诚然,我们看到了许多闪耀于电影史的名字,诸如布努埃尔、戈达尔、布列松、雷乃、侯麦、伊文思,也有作为「国族电影」形象代言的:肯·洛奇(国外),亚历山大·克鲁格(国外),曼努埃尔·奥利维拉(葡萄牙),杨索(匈牙利),安杰伊·瓦伊达(波兰)。
这些人组成了斜逸于好莱坞之外的另一道新的的枝干,但是,「好莱坞制造」和「欧洲艺术电影」实属本是同根的电影的工业化生产。
只能说,它们是存在鲜明美学差异的不同的生产系统,但工业生产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大部分流通于欧洲影展、尤其三大展的作品,即便被附加着「作者电影」或「作家电影」的定语,这些电影导演也不可能像文本作家/作者那样,实践完全独立的闭门造车。
「作者电影」「作家电影」「艺术电影」,这些称谓的花式变化不能改变本质,它们是从工业化生产的机制中诞生的。
所以,彻底地自我放逐于电影工业之外的独立电影人、影像艺术家、实验电影和先锋电影的创作者,才是真正的局外人。至于欧洲三大节和更多电影节的竞赛设置,以及终身成就奖的倾向,立足点是什么样的创作者能给电影工业带来启发和新的方向,什么样的创作者在电影工业的系统里丰富了产出。
即便是以「小作坊」工作方式著称的侯麦导演,他说最完美的摄制组是除了演员就只有三个人——导演、摄影和录音师,他只是偏爱小而美的、灵活的工作流程,而他的电影在国外电影工业版图中,长久地占据非常稳固的一角。
他通过电影表达对迂回欲望的着迷,成就了国外和国外电影市场上一部接一部的「爆款」,在整个1970和1980年代,「侯麦电影」是时代节奏的创造者。
也是可预料的,这一套以「工业」为前提的评价系统,直到目前仍是欧美中心制。
非洲的电影生产和美学时尚,处在欧洲的阴影中。曾经在全球南营(global south)尤其南美轰轰烈烈的「第三电影」,意识形态的诉求尖锐,而在电影本体层面,基本是好莱坞的贫穷衍生。
亚洲则是边缘的东方,获得荣誉金狮的亚洲导演有黑泽明、雷伊、宫崎骏、吴宇森和许鞍华,这个比例可说是很低的。
何况这几人中,除了许鞍华,另四个男导演在美学理念层面是很彻底地脱亚入西了。
就这一点而言,许鞍华的获奖是很振奋人心的。事发她的创作经历,她和卡瓦尼类似,从电视编导转向电影导演,在青年时代见证了这个行业繁荣蓬勃的一面,也亲历了产业盛极而衰的过程。
世纪之交,香港电影产业进入缓慢的衰变,许鞍华一度北上,其实也算经历了微妙的跨文化工作。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和《黄金时代》两部作品接连不够如意,她回到香港,在资金困窘、产业严重萎缩的小世界里,她以低成本的几部作品让自己的创作和香港电影迎来一点「小阳春」,概括地说就是在亲切的在地感中发掘地方电影的生命力,这份夹缝中的生机是动人的。
2016年以后,荣誉金狮的配置固定为每年一个导演(或编剧或制片人)加一个演员,这些年获奖的演员依次是让·保罗·贝尔蒙多、简·方达、瓦妮莎·雷德格雷夫、朱莉·安德鲁斯、蒂尔达·斯文顿、杰米·李·柯蒂斯(厉害片女王)、凯瑟琳·德纳芙和梁朝伟。
这里且不展开说梁朝伟和威尼斯影展的渊源,他主演过三部金狮奖电影《悲情城市》《三轮车夫》和《色,戒》,哪怕他只凭世纪之交时的《花样年华》和《无间道》也足够在演员的万神殿里留个名。
在这两部电影里,梁朝伟扮演的角色,都是扮演他人的人:周慕云扮演苏丽珍不忠的男子,但周慕云时时刻刻离开他扮演的形象,回到他自己,克己复礼地爱着苏丽珍;陈永仁是卧底警察,扮演堕落的毒贩,但是「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他竭力要在隐秘的角落里把自己拉出那个角色,他是要回到光明中的警察。
梁朝伟的技艺就在于,他在看不见的地方付出了呕心沥血的气力,而在可见的银幕上,他有如呼吸般松弛地处理着「扮演」和「游离」的联系。
表演,以及更广义的创作,最高层次的水准并不是沉浸式的投入,而是只可意会的抽离,是适度的距离和不动声色的间离。
「演什么都是忧郁眼神。」这句对梁朝伟的否定,可以说是观看感知力不足造成的刻板错觉,也可以说,歪打正着地说中了梁朝伟难以被大多数同行企及的境界。
事实上,比起「一人千面」的花哨,「千人一面」是更高妙的表演境界——从似曾相识的行为细节进入千差万别的精神切面,这是把表演从体验提升到超验的层面啊!
祝贺梁朝伟,在他的那个赛道上,他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男演员第一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振业大厦6楼103室电话:+86-522-96877手机:+86-566-96877
技术支持:凯发娱乐传媒ICP备案编号:
微信扫一扫